一是放射:遠紅外線的光不需借助空氣,可直接傳導給物体, 它和太陽光穿越宇宙真空區域到地球放射性一樣,也具有放射性。
二是強烈滲透力:能深入皮下組織,由身體內部溫暖身体, 給予細胞活力。
三是吸收並產生共鳴:遠紅外線是一種光和電磁波, 穿透同時也有吸收性質,能吸收光線然後活用其特性。 人體中各種有機化合物,若無法正常吸收與放射, 生命體就無法正常運作。反之,吸收波產生正常放射, 生命體本身的各分子產生共振。遠紅外線吸收與共振特性, 促使生命体內水分子活化。
由於生命體的有機分子和體外共振一致,二者若共振頻率一樣, 產生吸收共振,會增大振幅,此為遠紅外線由共振吸收與發熱原理, 原子分子振動增大共振吸收,反應後皮下深層溫度上升, 微血管同時擴張,血液循環加速,淤血帶障礙物逐漸消除, 進而促使血液循環及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。
紅外線在兩百年前就被德國科學家哈謝爾發現, 研究集中在物理學領域,1970年代才逐漸發展於醫療保健上。遠 紅外線專家研究認為以氧化鋁、氧化鋯、二氧化鈦、 三氧化釔礦物製成的遠紅外線粒子, 通電給予動能所激發出的遠紅外線能量最強,波長在9.35微米的 遠紅外線可被應用在復健醫療及預防保健上。遠紅外線被認同具有「 熱效應」, 以分子碰撞或輻射方式將外部的電磁波在人體內轉化成熱能。 照射遠紅外線可直接感覺到照射部分溫度上升,循環加速。 在復健醫學上,配合口服非膽固醇止痛藥及適度復健運動, 加上患部遠紅外線照射,效果明確,有些患者能減少口服藥物劑量, 副作用較少發生。
日本對各種樣式遠紅外線產品,經各種管道被日本家庭接受, 多數應用中醫學觀點,照射頭頂的百會穴和腳底湧泉穴, 對老年人睡眠障礙如失眠或焦慮均有幫助。 中國大陸遠紅外線基礎研究很多,從失眠、骨關節炎、 術後傷口瘉合和燒燙傷治療,都有相關研究報告。 目前遠紅外線發射體已進入多源研發,材料科學進展,把遠紅外線輻射集中在7.5微米波長,沒有其它短波如χ射線 、γ射線等對人體有害的射線,對人體發揮細胞共振作用。
遠紅外線實際運作原理與效果
遠紅外線是紅外線當中的一段電磁波,紅外線的波長介於0.76微 米與1000微米之間,由於紅外線波長範圍過大, 即分為近紅外線、中紅外線,以及遠紅外線三段, 所以紅外線的短波部份與可見光紅光相接, 而長波部份與微波譜重疊。因為遠紅外線屬於長波部份, 可以藉由放射的方式深入物體內部;同時, 遠紅外線的能量遠比一般紅外線還要低, 所以對人體不具任何傷害性。
一般而言,熱源將本身所散發出來的熱能傳達給物體的方式有三種, 分別是傳導、對流和放射。傳導是熱通過物體的內部, 從高溫向低溫移動的現象;對流是熱經由液體或氣體傳送的現象: 至於放射則是熱源直接向物體發射出電磁波, 藉以達成傳熱目地的另一種方式。
遠紅外線是以放射的方式作用於人體或物體,它的傳熱是直接的、 瞬間的,而且放射速度與光一樣快。
為什麼遠紅外線在日本會這麼流行, 它對於人體有健康功效的主要原因是什麼?
這是因為各種物質經紅外線照射後,都會產生共鳴吸收, 由於各物質的分子結構狀態各不相同,其振動頻率不一, 對於熱傳導的效率就大打扣。

以普朗克常數計算後,在人體之體溫為36.5攝氏度的條件下, 有機體細胞的振動頻率趨近一致,達到幾乎同步上下的共鳴程度, 其光譜頻率就是9.36微米,其計算式為2897÷(36.5℃ +273)=9.36μm,此波段就落在遠紅外線的範圍內, 所以一般測定遠紅外線放射範圍,就界定在4-14微米區間。 因此遠紅外線的能量雖然非常低, 但是這個特定的波長卻可以促使各細胞產生共同的振動頻率, 而且熱傳導效果最好。畢竟,對人體細胞有益的波段, 並不在熱能的強弱高低,找對的波段最重要,即使能量很低, 只要能夠促使細胞產生共同的振動,使熱能傳導迅速, 就能夠促使生物體細胞吸收熱能,展現生命力。
自然界普遍存在遠紅外線,除了太陽光線放射遠紅外線以外, 一些火山岩礦石與無機材料也放射高效率的遠紅外線,更甚者, 人體的體溫在37攝氏度之譜,自己本是熱能的產生者, 氣功大師懂得集中能量,其所發出的氣功經測定後約9微米, 所謂的氣功療法就是放射遠紅外線進行理療作用; 而古時針灸必點燃艾草,其所發出的熱能也在11微米之譜, 藉以活化穴道經絡。
遠紅外線其實是大自然給予人類和萬物生靈最好的禮物, 它是生命能量的來源,幾千萬年來, 我們享受遠紅外線的恩賜而不自知,時至今日, 經過科學的實驗與測定,終於解開了這個生命能量之謎, 運用遠紅外線的放射原理及材料製造各式家用品, 讓我們得以隨時隨地享受遠紅外線的好處, 而不需接受紫外線等輻射線之害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